| 索 引 號 | 0142583051/2024-00021 | 分 類 | 其他/其他 / 通知 |
| 發布機構 | 司法局 | 發文日期 | 2024-03-25 |
| 標 題 | 2024年全區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點 | ||
| 文 號 | 無〔〕號 | 主 題 詞 | |
| 內容概述 | 2024年連云區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點 | ||
| 時 效 | 有效 | ||
2024年全區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點
2024年是全面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也是全面落實“八五”普法規劃的關鍵一年。全區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對連云港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緊緊圍繞全面落實“四個走在前”“四個新”重大任務,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引領,以提升公民法治素養提升行動為抓手,以深化法治文化惠民工程為重點,持續強化政治建設和專業能力建設、實踐能力建設,進一步推動全民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提質增效,率先推動解決新時代基層依法治理難題,不斷筑牢社會治理根基,更好地支撐和服務“強富美高”新連云現代化建設。
一、全面深化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宣傳
1.推動領導干部帶頭學習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把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領導干部應知應會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的首要內容,作為各級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的重要內容,用好領導干部在線學法平臺,開展以案釋法、旁聽庭審、警示教育等活動,推動各級領導干部帶頭做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實踐者。
2.加強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大眾化傳播。充分運用各類陣地平臺,采取各種形式,面向全社會,推動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宣傳向面上拓展、向基層延伸、向群眾貼近,引領全社會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二、深入開展主題法治宣傳活動
3.開展優化營商環境專項普法活動。深入宣傳與法治化營商環境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推動政府部門牢固樹立職權法定、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等法治理念。聚焦合伙投資、擔保責任等經營主體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開展“小快靈”普法,發布優化營商環境典型案例,組織“法企同行”主題活動,開展第十八屆“農民工學法活動周”活動,指導企業加強合規建設,更好地促進實體經濟發展、民營經濟發展、知識產權保護和高水平制度型開放。
4.深入開展憲法宣傳教育。精心組織第十一個“國家憲法日”和第七個“憲法宣傳周”集中宣傳,廣泛開展全區學生“學憲法講憲法”“憲法晨讀”等群眾性主題活動,推廣“法治成人禮”,深化憲法宣誓、憲法紀念、國家象征和標志等制度的教育功能,推動憲法宣傳教育常態化長效化。
5.加強民法典的學習宣傳。策劃開展第四個民法典宣傳月活動,加大“美好生活·法典相伴”系列動漫、民法典普法劇、《以案釋法·漫畫民法典》《以案釋法·漫畫民法典(青少年版)》等優質民法典普法產品的推廣力度,讓民法典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里,提高全社會遇事找法、辦事依法的意識和能力。
6.加強國家安全法治教育。組織開展第九個“4·1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法治宣傳教育,廣泛發動群眾積極參與國家安全法律知識競賽系列活動,大力宣傳國家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反間諜法、國家保密法等法律法規,推動大安全理念深入人心、落地生根,促進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
7.深入開展服務中心大局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宣傳。深入開展優化營商環境、知識產權保護、鄉村振興、生態文明建設、安全生產、打擊電信網絡詐騙、食品藥品安全、網絡安全、消防安全、個人信息保護、愛國主義教育等各類專題法治宣傳教育,為推動高質量發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質生活營造濃厚法治氛圍。
8.持續深入宣傳黨內法規。貫徹落實全面從嚴治黨的部署要求,充分發揮各類普法陣地和平臺作用,深入學習宣傳黨內法規,組織參與第七屆全省“百萬黨員學憲法學黨章考法律活動”,認真做好全國“黨內法規宣傳教育知識競賽”活動的組織動員,引導廣大黨員用黨章黨規黨紀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
9.加強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宣傳。積極推進《連云港市地方立法條例》《連云港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連云港市住宅小區裝飾裝修管理條例》《連云港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辦法》等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宣傳,著力提高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的知曉率、影響度和執行力,促進立法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治理效能。
三、深入實施公民法治素養提升行動
10.開展公民法治素養提升行動攻堅。深入實施國家工作人員“尊法賦能”、青少年“學法護航”、市場主體“守法致遠”、村(居)民“用法安居”四大專項行動,組織各鄉街打造一批公民法治素養提升精品案例,形成各具特色的“普法路線圖”,推出典型經驗。
11.推廣“法治素養基準+權利義務清單+法律風險提示+典型案例發布”的精準普法模式。探索公民法治素養“需求收集、多元供給、效果評價、分析研判、反饋改進、質效提升”工作閉環,針對領導干部、青少年、企業經營管理人員、村(居)民,編寫“學法清單”,制定“法律風險防范清單”,形成典型案例普法資源庫,開展針對性、個性化普法宣傳。
12.強化青少年法治教育課程體系。征集上線覆蓋義務教育階段、高中教育階段的青少年法治教育精品課資源庫,持續深化中小學“法治第二課堂”全媒體普法活動,組織全區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周、第七屆“青少年模擬法庭大賽”等活動,深入開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等學習宣傳,形成品牌效應。優化法治副校長人員庫,提高法治副校長協助開展法治教育、學生保護、安全管理、預防犯罪、依法治理等工作能力和水平。
四、全面夯實基層依法治理
13.深化法治鄉村建設。部署實施法治鄉村建設“六大行動”,建立村(社區)“兩委”班子主要負責人學法、述法制度和村(社區)“兩委”班子成員應知應會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清單制度,拓展“援法議事”活動效應,強化村規民約(居民公約)的激勵約束功能,完善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孝老愛親等約束性規范和倡導性標準,推廣清單制、積分制等有效辦法,推動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格局。
14.深化法治薄弱村(社區)排查整治。按照“鎮村自查、縣級評查、市級驗收、省級抽查”的辦法,對首批法治薄弱村(社區)嚴格標準逐個驗收銷號,啟動新一輪法治薄弱村(社區)排查整治,發揮政法干警的專業優勢和組織優勢,幫助指導年度法治建設排名靠后的村(社區)提升基層社會治理能力和水平。
15.提升“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質量。切實發揮已命名全國、省級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的示范引領作用,帶動地理位置接近、特色優勢相似的村(社區)共同發展,形成特色示范帶。堅持質量為先,做好第十批“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申報推薦和第十七批省級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省級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成率壓降至39%以內。
16. 提高“法律明白人”培養質量。規范“法律明白人”學習平臺的日常運行,抓好“1名村(居)法律顧問+N名法律明白人”行動落實落地,以村(社區)“兩委”成員為重點,加大“法律明白人”培訓力度,推進“農村學法用法示范戶”培育工程。
五、大力實施法治文化惠民工程
17.加強法治文化陣地提質擴面。以省級法治文化建設示范點申報創建為抓手,抓好法治文化陣地項目謀劃儲備。充分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農村文化禮堂、農家書屋等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依托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一村(社區)一法治文化陣地”建設。加強已建成法治文化陣地的日常維護和動態管理,把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落到實處。
18.推動法治文化作品創新創優。創新“法治+非遺”法治文化建設新路徑,組織參加“江蘇省非遺法治文化作品展”。推動法治文化與農耕文化、民俗文化融合發展,推動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打造法治文化研創團隊、研創基地,組織創作法治文化精品力作,擇優參加第十九屆全國法治動漫微視頻征集展播活動。
19.豐富群眾性法治文化活動。依托“強國復興有我”“全民閱讀”“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等群眾性主題宣傳教育活動,因地制宜組織開展法治文藝巡演鄉村行、以案釋法和學法用法故事宣講、法律知識競賽、法治書畫展覽、法治微電影展播等內涵豐富、形式多樣、群眾喜聞樂見的法治文化活動,推動各地打造特色鮮明、貼近群眾、熱在基層的“法潤港城”普法活動品牌。
20.優化法治宣傳傳播路徑。綜合運用“報、網、端、微、屏”等資源和平臺開展普法,強化互動化傳播、沉浸式體驗。推廣“中國普法”微信公眾號,引導群眾參與中國“智慧普法”“齊參與”法律知識競賽,探索商業化、社會化互聯網平臺公益普法機制,開展優秀法治文化作品展播活動,擴大宣傳聲勢,提高普法宣傳的參與度、活躍度、到達度。
六、著力強化基層基礎工作
21.優化工作體制機制。充分發揮各級守法普法協調小組和司法行政機關統籌、協調、督促等職能作用,充分發揮普法評估反饋意見、提示函等制度的作用,落實法官、檢察官、行政復議人員、行政執法人員、律師等以案釋法制度和典型案例發布制度,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年度履職評議制度,重點推動政法機關帶頭守法普法,成為普法工作的主力軍和先鋒隊。
22.加強先進典型的選樹培育。精心組織、積極爭創“全國守法普法示范市(縣、區)”,做好全國、省“八五”普法表現突出單位和個人的申報推薦以及司法部法治宣傳教育案例、“全國普法依法治理創新案例”的申報推薦工作,擴大我區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影響力、知名度。
23.強化專兼職普法隊伍建設。強化抓落實的意識,不折不扣抓落實、雷厲風行抓落實、求真務實抓落實、敢作善為抓落實,推動普法依法治理隊伍始終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確保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充分發揮“八五”普法講師團和普法志愿者隊伍作用,組織開展“百名法學專家百場法治講座”“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層行”,調動社會力量參與全民普法的積極性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