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號 | 01425815-X/2025-00009 | 分 類 | 城鄉建設、環境保護/城市規劃 / 請示 |
| 發布機構 | 住建局 | 發文日期 | 2025-09-30 |
| 標 題 | 關于報請移民安置規劃交通復建道路初步設計和概算批復的請示 | ||
| 文 號 | 連區建〔2025〕92號 | 主 題 詞 | |
| 內容概述 | 受連云港抽水蓄能電站蓄水及電站樞紐建設影響,龍潭路等道路失去原有通行功能,這些道路位于抽水蓄能電站上、下水庫淹沒范圍內、征地范圍內。結合移民安置規劃及相關規范要求,現需對受影響的道路進行復建,擬實施移民安置規劃交通復建道路。 | ||
| 時 效 | 有效 | ||
關于報請移民安置規劃交通復建道路初步設計和概算批復的請示
區經發局:
受連云港抽水蓄能電站蓄水及電站樞紐建設影響,龍潭路等道路失去原有通行功能,這些道路位于抽水蓄能電站上、下水庫淹沒范圍內、征地范圍內。結合移民安置規劃及相關規范要求,現需對受影響的道路進行復建,擬實施移民安置規劃交通復建道路。項目主要情況如下:
一、項目名稱:移民安置規劃交通復建道路。
二、工程建設地點:連云港市連云區龍潭路、留云嶺路和上水庫復建道路。
三、項目規模及建設內容:移民安置規劃交通復建道路總長度5193.51m,其中道路寬度5m的長度3361.05m,道路寬度6m的長度1832.46m。龍潭路新建墟溝林場防火通道分布于宿城分場大南溝林區,全長3143.80m;留云嶺新建宿城街道留云嶺村森林防火道路位于子午亭上方,全長248.51m;上水庫新建墟溝林場防火通道分布于宿城分場大南溝林區,全長1801.2m。道路等級為四級公路(Ⅱ類),設計速度15km/h,道路寬度5m,路面寬度4m,兩側路肩各0.5m(局部寬度為6m),路面結構類型瀝青混凝土路面。各道路配套邊溝、排水溝、急流槽等排水設施;路段設置標志牌、波形梁護欄、凸面鏡、道口標柱等安全設施。
四、主要技術指標
(一)道路等級
《小交通量農村公路工程技術標準》四級公路(II類)
(二)設計速度
設計速度15km/h
(三)設計荷載標準
路面結構設計荷載:公路-II級
五、工程設計
(一)標準橫斷面圖
0.5m(硬路肩)+4-6m(機動車道)+0.5m(硬路肩)
(二)一般路基設計
1.路基填土前應先清除草皮、腐殖土等,然后進行填前碾壓或夯實,并達到密實度要求,再進行路基填筑。地面橫坡陡于1:5時,填土前應挖臺階,臺階寬度應不小于2m,并設2-4%向內傾斜的橫坡。
2.對路基基底視地形、地質、地下水位、填方高度等不同,進行相應的處理。在施工時若基底松散土層厚度較大,需翻挖再回填,回填應分層壓實。
3.若路堤基底范圍內地表水或地下水影響路基穩定時,應采取攔截、引排地下水或在路堤底部填筑透水性好的材料等措施。
4.填、挖方路段均應清除表土,清表厚度30cm。清表的耕植土、清淤的淤泥質亞粘土均應集中堆放(堆存點由業主、監理指定),用于綠化、環保工程。清除的耕植土可滿足挖方碎落臺和邊坡綠化等所需的種植土。
5.填方路基
邊坡高度H
6.挖方路基
根據沿線地勘資料并結合當地經驗確定設計坡率,一般全風化及以上邊坡開挖坡比為1:1-1:75,強風化邊坡開挖坡比為1:0.75-1:1.25,中風化及以下巖質邊坡開挖坡比為1:0.5-1:0.75。邊坡高度H>15m時,每10m設一級寬2m的馬道,邊坡坡率自下而上逐步放緩。
(三)特殊路基設計
1.低填淺挖路段地下水易反滲導致路基強度降低,甚至影響到路面結構層,且淺表土層難以壓實。為防止地下水對路基路面的危害,保證路基強度,在低填淺挖路段,須超挖換填80cm開山石渣或其他合格填料,且施工時要求分層超挖和分層回填壓實,回填壓實度三96%,超挖基底壓實度>96%。路基頂部回彈模量要求達到40Mpa,如不滿足要求需另行處理。
2.地面橫坡和縱向坡度陡于125的填方路堤路段,路堤填筑前應在清除表土后開挖寬度>2m的臺階,并設2-4%向內傾斜的橫坡,以防路基滑動而影響穩定性。
3.路基填挖交界處,當挖方區為土質時,采用滲水性好的材料填筑,同時對挖方區路床0.8m范圍內進行超挖回填碾壓處理。縱向填挖交界處設置過渡段,土質地段過渡段采用級配較好的開山石渣填筑,并鋪設土工格柵等。若地下水、裂隙水較發育,應在路床底部填挖交界處設置排水滲溝。
(四)路面設計
瀝青砼路面設計以雙輪組單軸100kN為標準軸載,根據交通量的預測情況,本項目預計在2014年建成通車,若按照10年的交通量預測年限,根據交通量組成計算:
設計年限內累計作用軸次為2.0×106軸次(輕交通),瀝青路面設計彎沉為Ld=0.395mm。
(五)排水設計
1.路面(含路肩)表面排水
主要為路面橫坡排水,路面水通過路面、路肩橫坡漫流至路基兩側。挖方路段采用漫流排水流入邊溝,再經排水溝和涵洞排至路外;填方路段采用漫流散排方式經邊坡流入排水溝和涵洞引至路界范圍外。
2.坡面排水
主要通過邊溝、排水溝等排水設施將水流引至路界范圍外。
(1)邊溝
采用20cm厚漿砌片石矩形水溝,邊溝尺寸為0.5mx0.5m。
(2)排水溝
采用20cm厚漿砌片石矩形水溝,排水溝尺寸為:0.5mx0.5m。
(3)涵洞進出口改溝
當涵洞進出口無法與天然沖溝順接時,需視涵洞規模與排泄流量現場布置改溝斷面及位置。
(4)盲溝
沿線地下水位較高的路塹深挖路段一般都設置路塹盲溝,地下水位受降雨量和季節性變化較大的路段,在施工過程中,根據工點地下水位的實際水文地質條件,可適當設置路塹盲溝。
(5)急流槽
路基填挖交界處,路塹邊溝溝底標高與路堤排水溝溝底標高落差較大時,設置急流槽將路塹邊溝水引入路堤排水溝。
(六)交安設施
1.標志結構設計
(1)結構設計充分考慮到在承受荷載時的力學性能滿足要求。
(2)結構形式的選擇兼顧到其對道路美化的作用,做到美觀、適用,與道路沿線環境相協調。
(3)考慮到標志能夠不易被損壞,結構型式以懸掛式為主,主要是單懸臂。
(4)為便于安裝,標志牌背面斜接上鋁滑槽,用螺栓與橫梁連接,橫梁用抱箍、螺栓與立柱相連。
2.標志版面設計
(1)漢字高度:依據國標GB5768.2-2022,字高采用30cm,可使駕駛者在正常行駛下能快捷、清晰地辯認版面內容。
(2)為使標志版面更加美觀,并增加文字的視認效果,在各指路標志版面的邊緣處加設邊框。
(3)反光材料選擇,根據標志字符與底襯之間亮度對比度,以及使用年限的要求,標志字符選擇白色壓敏型超工程級反光薄膜制作,底膜采用超工程級綠色反光膜。
3.版面制作
(1)標志版面的生產,須保證板的平整度,并保證焊、鉀的質量,對接縫應進行嚴格的處理,版式面上的翎釘應打磨光滑。
(2)標志所有反光膜的等級應與設計規定相一致,反光材料的光學性能、色度及各項耐久、耐溶劑等性能應滿足標準要求,粘貼反光膜無明顯氣泡、裂紋、顏色不均等缺陷。標志表面的平整度、幾何尺寸應符合設計要求。
六、工程概算:總投資4050.67萬元。建設資金來源為自籌。
七、項目工期:24個月。
連云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2025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