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云區在“連e時評”連云港市第六屆網評大賽中榮獲佳績!
- 時間:2025-10-31 10:42 來源:區委辦 閱讀次數:
編者按 近日,由中共連云港市委網信辦主辦,連云港報業傳媒集團、連云港廣電傳媒集團、連云港市網絡傳播協會承辦的“連e時評”連云港市第六屆網評大賽結果正式揭曉。
大賽圍繞新時代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聚焦中國式現代化連云港新實踐,以“勇擔當、挑大梁“,復盤連云港“十四五”成績單、解碼連云港發展之鑰,展望“十五五”新藍圖、匯集向新而行的發展合力等為主題,面向全市各縣區板塊、各部門單位征集優秀文章。
經初評、專家復評等嚴格程序,由中共連云區委辦公室選送的《港連八方續開放勢能 城載民生赴時代新程》一文脫穎而出,榮獲此次大賽第一等次第一名。為鼓勵引導更多黨員干部積極傳播正能量和好聲音,我們將獲獎作品與大家分享,供交流互鑒、共同進步。
全文如下:
“中哈(連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和東門無水港集裝箱吞吐量累計突破200萬標箱,上合物流園物流總量達2.1億噸”“全市跨境電商綜試區經營主體突破5000家”……翻開連云港“十四五”成績單,這些帶著“港城印記”的成果,不僅是一組組跳動的數字,更是踐行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動注腳。五年間,連云港用“實”字托底的發展實踐,積蓄著“十五五”新征程的澎湃動能。
以“開放大樞紐”破題,實現亞歐聯動的雙向奔赴。鋼軌延伸至內陸腹地,巨輪啟航向深藍海域,當隴海線的列車與連申快航的巨輪在港城交匯,這里早已不只是一座港口城市,更是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關鍵接口。向西看,中哈物流基地的“船車直取”模式,將集裝箱過境時間壓縮至1天,單箱中轉成本降低60%;與烏茲別克斯坦從17年前的技術援建鉀肥廠,到如今成為35%鉀肥對華出口的過境通道,這份跨越亞歐大陸的合作,正是“一帶一路”倡議從“大寫意”到“工筆畫”的生動體現。向東看,連申快航“海上巴士”模式無縫銜接連云港港與上海港,形成“陸改水”一單制服務,為河南、陜西等地貨物提供更經濟的出海通道,今年運輸量超10.5萬標箱,成為長三角港口群北翼的重要支點……一次次“雙向奔赴”讓國家戰略落地為可感知的發展實效,這份“陸海聯動”的底氣將推動連云港在越來越多領域從跟跑走向并跑、領跑。
以“科技硬實力”筑基,穩抓自主創新的發展先機。“瞄準關鍵核心技術特別是‘卡脖子’問題,加快技術攻關”,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指引東方大國勇攀創新高峰。“十四五”開局至今,連云港始終緊扣“國家所需、港城所能”,在科技自立自強上持續破題,書寫著區域高質量發展的鏗鏘答卷。作為國內碳纖維行業龍頭,中復神鷹T700級碳纖維為常泰長江大橋構成世界首創的“溫度自適應塔梁縱向約束體系”;2025年恒瑞醫藥2款1類創新藥同步獲批,正大天晴獲行業權威獎項,連云港“國家級新醫藥產業基地”的招牌愈發閃亮;農業領域同樣亮點紛呈,市畜牧獸醫學會聯合高校研發的秸稈飼料化技術斬獲國家級科技大獎,畜禽養殖成本降低15%-20%,創新要素的集聚,正在催生“多點開花”的產業變革。
以“民生暖底色”收尾,詮釋共同富裕的實踐內涵。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近年來,連云港的發展不僅有“速度與激情”,更有“溫度與質感”,那些藏在產業升級、通道開放背后的民生細節,才是最動人的“港城故事”。“十四五”以來,3.7億元援疆資金催生的蘇港高級中學、鄉村振興產業園、都拉塔口岸中小企業創業園等重點工程、近百名支教老師、援疆醫生帶來的民生暖意,讓跨越千里的幫扶情誼落地生根。城市鄉間,通關便利帶來了更多發展機遇,跨境電商帶動就業超20萬人;新增高中學位4萬個,連云區通過國家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區評估;三級醫院實現縣區全覆蓋,“先醫后付”模式在全省推廣;103家在業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占比達74.8%并以滿分成績獲評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優秀”城市。從千里之外的“援疆暖心事”,到本地百姓的“生活有奔頭”,連云港用發展“實招”,讓共同富裕的種子在港城大地生根發芽。
站在“十四五”圓滿收官的節點展望“十五五”,連云港的發展藍圖已然清晰。在開放格局上,需持續深化“一帶一路”支點建設,讓陸海聯運通道更具韌性;在產業能級上,要以長三角創新協同為依托,聚焦新醫藥、深藍漁業等優勢產業攻關,培育更多“單項冠軍”企業;在民生福祉上,應進一步放大戰略紅利,推動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優質均衡發展,讓“港城溫度”與“發展速度”同頻共振。面向“十五五”,這座山海相擁的城市正煥發新的活力,在“港連亞歐、潮涌東方”的新征程上闊步前行。

蘇公網備3207030201000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