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號 | 14258248/2021-00128 | 分 類 | 民政、扶貧、救災/其他 / 通知 |
| 發布機構 | 連云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 發文日期 | 2020-05-21 |
| 標 題 | 關于印發《2020年汛期自然災害風險形勢分析報告》的通知 | ||
| 文 號 | 無號 | 主 題 詞 | |
| 內容概述 | |||
| 時 效 | 有效 | ||
關于印發《2020年汛期自然災害風險形勢分析報告》的通知
- 時間:2020-05-21 10:15:28 來源:市應急管理局 閱讀次數:
各縣區減災委、功能板塊管委會,市減災委各成員單位:
近日,市減災委辦公室組織市應急管理局、自然資源局、水利局、農業農村局、住建局、氣象局等部門,對我市2020年汛期自然災害風險形勢進行會商研判,形成了《2020年汛期自然災害風險形勢分析報告》,現印發你們,請結合實際,做好分析研判和防范應對工作。
連云港市減災委員會辦公室
2020年5月21日
2020汛期自然災害風險形勢分析報告
近日,市減災委辦公室組織市應急管理局、自然資源局、水利局、農業農村局、住建局、氣象局等部門,對我市2020年汛期自然災害風險形勢進行會商研判。綜合分析,今年汛期自然災害風險水平總體偏高,極端氣候可能比往年偏多,主要自然災害種類為洪澇干旱、臺風和高溫熱浪等,需防范各類自然災害對群眾生活、交通運輸、農牧漁業生產、通信電力等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產造成的不利影響。
一、氣象災害
形勢分析:
預測今年汛期降雨量500~600毫米,與常年同期(543.9毫米)相比正常略多,局部地區有降水偏多的可能,雨季從6月下旬初期開始,較常年略早(常年平均在6月26日)。汛期平均氣溫為26.0~27.0℃,與常年同期(25.7℃)相比正常略高,大于等于35℃的高溫日數6~10天,多于常年(常年平均5.3天)。
預計今年汛期有1~2個熱帶氣旋或其外圍環流影響我市及臨近海域。
應對措施:
1.預計今年我市汛期降水量正常略多,可能出現集中強降水時段,需做好中小河流防汛、城市內澇和農田漬澇的防范工作,另外,我市上游山東今年夏季降水偏多,需警惕上游客水對我市的影響。
2.預計今年夏季我市局地強雷暴、冰雹、雷雨大風、突發暴雨等災害性天氣發生的頻次仍然較高,需做好防御極端事件發生的應急準備工作,加強部門聯動、信息共享和應急會商機制。加強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的發布與傳播應急響應機制協調,提升各單位應對突發重大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的能力。
3.盛夏會出現階段性高溫過程,需做好防暑降溫和電力調度供應的應急準備工作。
4.預計今年有1~2個臺風影響我市及臨近海域,要防御強臺風帶來的暴雨洪澇、大風和風暴潮災害,需注意海堤的加固,做好沿海港口、碼頭以及城市防臺等安全防護工作。
二、水旱災害
形勢分析:
今年淮北流域可能發生中等偏強洪澇。受此影響,新沂河、新沭河可能出現洪水過程,石梁河水庫等大中型水庫泄洪可能性較大。局地強降雨易造成區域洪澇災害,城市內澇風險較大。西北部丘陵山區出現春夏旱風險大,善后河、沭新渠沿線等地可能出現夏種夏插期短時缺水情況。目前,全市大中型水庫蓄水明顯不足,上游洪澤湖水位偏低,沂沭泗流域來水偏枯,水源補給不足,局部可能出現較大旱情。
應對措施:
1.進一步強化汛前檢查。加強對度汛重點薄弱環節汛前檢查,對能立即整改的隱患,利用汛前有限時間抓緊進行整改。對工程量大、暫時不能有效處理的病險工程,逐一落實度汛措施。
2.進一步突出重點防御。強化水庫安全,嚴格執行汛限水位管理,加強對小水庫、重點塘壩監管。強化城市防洪,進一步落實好河道清障、閘站運行等措施。強化水源地安全,做好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
3.進一步加強會商研判。汛期加強與氣象、水文等部門協作,強化水雨情監測預報,延長洪水預見期,加強汛情旱情分析研判,提前采取措施。
4.堅持防汛抗旱兩手抓。密切監視天氣變化,及時掌握雨水情發展趨勢,做好水情旱情預警發布,嚴防旱澇急轉。加強水利工程調度,優化水資源利用,在確保防洪安全前提下,加強河庫蓄水保水,充分發揮大中型水利工程防洪興利效益。
三、地質災害
形勢分析:
結合我市地質災害的發生歷史、地質災害隱患點現狀、工程建設活動影響和降水趨勢預測等因素綜合分析,預計今年我市地質災害總體趨勢可能與常年基本持平,較2019年有所加重。地質災害易發、多發的高風險區段為市區錦屏山、前云臺山、后云臺山、北固山、東西連島一帶、贛榆區西北部、東海縣羽山、房山、安峰山和灌云縣大伊山等低山丘陵區,其中市區和灌云縣的變質巖崩塌、滑坡為今年的關注重點。地質災害重點防范期是5~9月的汛期以及非汛期強降雨、臺風等極端天氣期間,其中6~8月和臺風等極端天氣時段尤其要做好防范工作,特別是連續降雨3天以上或日降雨量超過30mm,過程降雨量大于100mm的時段以及雨后120小時內,更需加強防范。
應對措施:
1.強化汛前排查和汛中巡查。自3月以來全市開展了以縣(區)為單元的拉網式地質災害隱患排查,下一步將強化各地排查成果的匯交和檢查工作,確保成果質量;對排查出的危險性、危害性大的重要隱患點,邀請省級地質災害防治技術支撐單位進行全面核查,進一步夯實防災基礎。汛期嚴格對高風險隱患點、危險區段開展地質災害巡查,及時掌握動態變化。
2.做好汛期地質災害值班值守。嚴格落實地質災害值班值守制度和信息報送制度,提升應急值守信息化和自動化水平,重點防范期要求各縣(區)制定詳細的值班表,值班人員、帶班領導必須到崗到位,確保信息報送及時準確。同時,加強與技術支撐隊伍協作,形成合力,一旦發生險(災)情,確保調查人員和專家第一時間到位。
四、地震災害
形勢分析:
今年1-3月,全國發生5級以上地震14次,最大地震是1月19日發生在新疆喀什地區伽師縣的6.4級地震,地震活動水平高于去年同期水平;江蘇及鄰近地區發生ML2級以上地震39次,最大地震是2月18日發生在山東濟南長清區的ML4.6級地震,地震活動水平高于去年平均水平;連云港及鄰近地區發生ML1級以上地震6次,最大地震是1月29日發生在江蘇鹽城市濱海縣的ML1.8級地震,地震活動水平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應對措施:
針對震情,嚴密監視,做好值班值守,加強前兆異常核實和滾動會商。
五、海洋災害
形勢分析:
今年影響我市海域的熱帶氣旋總數為3~4個(常年平均2.3),登陸或嚴重影響的熱帶氣旋為0~1個,將出現1~2次臺風風暴潮過程,1~2次溫帶風暴潮過程,其中災害性風暴潮過程0~1次,海浪災害過程0~1次,全年出現大浪以上的天數16~22天,其中巨浪1~2天,以上海洋氣象災害多從我省自南向北發展至我市。赤潮發生次數較往年偏少,全年將可能發生赤潮過程0~1次,易發時段為5~8月。滸苔綠潮往年多于5月中、下旬在我省南通、鹽城海域開始爆發生長,6~7月達到峰值并出現在我市外海海域,7~8月份在我市海岸出現大面積登灘。去年以來,國家海洋局聯合我省開展了“滸苔綠潮早期防控試驗”,預計今年發生于我市的滸苔綠潮災害將較往年有所好轉。
應對措施:
1.根據《連云港市海洋災害應急預案》做好災害監測預警、信息發布、情況處置工作,加快開展沿海縣區海洋災害風險區劃與評估工作,實施海平面變化影響調查評估以及海洋災害隱患排查工作。
2.始終做好沿海易受風暴潮影響地區和人口密集區域的防潮減災工作,加強沿海地區海堤日常巡查和風險評估排查;加強海洋災害期間海洋漁船的防災預警和管控;加強赤潮、綠潮高發海域附近相關海水養殖業的管理。
3.通過岸線巡查、近岸視頻監控、無人機航拍、衛星遙感監測等手段,構筑起“海、陸、空”一體的預警監測體系,及時發布海洋環境預報。根據每年滸苔發生期,采用國產高分系列衛星、美國陸地衛星和韓國靜止軌道衛星等遙感數據,開展連云港市滸苔衛星遙感監測。根據滸苔對海水養殖、海洋工程、濱海旅游等影響情況,配合海域無人機監控、遠程視頻監控及地面人員實地監測,開展常態化滸苔監測,定期形成“滸苔遙感監測快報”,并及時上報相關管理部門。
六、農業災害
形勢分析:
預測今年汛期農業生產災害風險威脅較大。夏收夏種期間,局部大雨、暴雨天氣,易造成收獲進度受阻、新播田塊爛種飄秧等情況。7-9月,局部大雨、高溫熱害、臺風等天氣,將對大田作物生產、畜牧、漁業生產帶來不利影響。市內漁港災害抵御能力不強,部分漁船停靠在河閘下游,港池、航道和錨地淤積,如果出現較大行洪流量,或出現臺風、風暴潮風險,可能造成漁船損失,且影響救援時效。
應對措施:
1.加強預警信息發布,提早落實各項防御措施。加強生產指導,盡早恢復生產。
2.指導各縣區、鄉鎮嚴格落實屬地管理職責,有序安排漁船停泊,落實伏休期間管理責任;細化汛期自然災害防御各項準備工作,加強危險區域漁船管理;做好水上搜救準備,在臺風、風暴潮期間,督促做好漁船避風回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