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云港,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
- 時間:2025-10-24 16:04 來源:連云港日報 閱讀次數:
核電、光伏、新能源汽車被認為是中國出口“一帶一路”的“新三樣”。作為“一帶一路”重要支點城市,連云港正在為“新三樣”出口貢獻自己的力量。
日前,從市發改委獲悉,為解決傳統物流痛點、推動區域經濟發展,我市開行中吉烏鐵公聯運光伏專列。
這意味著我市積極呼應國際物流通道貨種更新與區域產業協同發展需求,進一步優化“一帶一路”出海貨種類型,提升城市開放能級。
借助“一帶一路” 變樞紐優勢為開放優勢
了解港城光伏產業布局,可以發現,除了徐圩新區,港城其他縣區都實現了項目落地。東海硅材料產業通過和光伏產業聯姻,催生出百億級產業集群。市開發區開創了港城光伏相關裝備產業。上能電氣借助南北共建契機、神舟新能源、晶澳等企業依舊保持發展勢頭??梢哉f,光伏產業正在成為港城新能源產業重要支撐。
在港城光伏產業蓬勃發展的同時,如何將這些光伏產品銷售出去,使其成為縣域經濟增長極呢?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龐大市場必定是一條繁榮之路。
其實,港城光伏產品走向“一帶一路”并不是現在才開始的。在十多年前,港城光伏產品就曾經通過新亞歐陸海聯運通道的國內通道運輸到西部,在戈壁灘變為源源不斷的綠色電能。如今,港城醫藥、材料、裝備制造依托連云港“一帶一路”物流通道,突破地域限制,積極融入全球產業分工。
在哈薩克斯坦,港城的藥品被擺上了藥柜;在大西洋畔,港城風電葉片轉動在海上絲路節點城市……如今,港城產業正與“一帶一路”深度融合,以樞紐經濟驅動區域經濟跨越發展。
連云港市“一帶一路”建設促進中心專家表示,在現有產業基礎上,我市縣域應該挖掘相關產品,通過中歐班列直供中亞、中東歐市場,形成“產能+國際需求”的對接通道,為縣域產品出口提供堅實保障。東海縣依托“世界水晶之都”基礎,發展高純石英砂等半導體基礎材料,對接“一帶一路”國家芯片制造需求;灌云縣借力徐圩新區石化產業基地,聯合哈薩克斯坦和國建石化裝備維修中心,開發高端聚烯烴產品,推動石化產業鏈延伸,通過連云港港“散改集”航線直供東南亞市場;灌南縣推動光伏組件出口至蒙古、巴基斯坦等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助力綠色能源合作。
優化開放優勢 提升開放新能級
在積極推動產業鏈接“一帶一路”同時,我市加速了通道建設。今年1至8月,中哈物流基地累計完成18.7萬標箱,同比增長2.15%;東門無水港累計換裝量22.67萬標箱,同比增長3.66%;上合物流園完成物流量5337.06萬噸,同比增長11.89%;國際班列累計開行610列,超序時進度10列。港城“一帶一路”研究專家古龍高表示,當前,國際形勢復雜多變,連云港出發的新亞歐陸海聯運通道建設戰略意義持續提升。當前,我市應該積極搶抓國際形勢變化,增強從連云港出發的“一帶一路”南通道競爭力,提升港城向西開放的能級。
中歐班列南通道始建于2014年2月,是從中國經哈薩克斯坦鐵路線運行,然后經里海港口阿克套港(哈薩克斯坦)或土庫曼巴什港(土庫曼斯坦)與巴庫港(阿塞拜疆)之間的支線連接,再通過巴庫—第比利斯—卡爾斯鐵路(BTK鐵路),最終到歐洲腹地的亞歐間的海鐵聯運線路。作為新亞歐大陸橋東端起點、坐擁國際樞紐海港的連云港,天然就具備深耕南通道的優勢。截至2025年1月,連云港跨里海班列累計開行1196車、29列。班列線路國家覆蓋哈薩克斯坦、阿塞拜疆、格魯吉亞、土耳其,站點覆蓋巴庫、第比利斯、波季、伊茲米特、梅爾辛等站點,貨源腹地主要為長三角地區、部分來自魯西南和華南地區,貨源品類主要包括浙江地區的小商品、南通的床上用品、河北地區的箱包以及其他地區的機械設備及其配件、日常生活用品、電子產品等。
連云港發展研究院專家介紹,在當前復雜國際形勢下,為了更好保障中歐班列暢通,全球必定將在主通道基礎上,積極開拓“里海和黑?!眱珊Q鼐€通道,重點緊盯中亞、歐洲與我國東南沿海、日韓、東南亞間的物流供給需求,加強境外攬貨網點體系和“海上快船+陸上快線”運輸體系建設;聯合徐州共建中歐班列陸海集結中心,形成“樞紐對樞紐”運營格局。
夯實綜合樞紐競爭力 推進“物流+”新質生產力
光伏專列為何能從連云港開行?其背后隱藏著港城打造綜合樞紐的雄心。連云港港相關負責人介紹,連云港中吉烏鐵公聯運專列采用“鐵路+公路”無縫銜接模式,運距上,經喀什北站轉公路運輸,縮短距離500公里;成本方面,結合鐵路長距離大運量與公路“門到門”服務,減少中轉裝卸次數,使物流費用較全鐵路模式降低500元/自然箱;時效上,簡化通關流程,實現貨物“即到即發”,交付準確性更高。
這種為客戶定制路線的港城物流案例并不是個案。中哈物流基地聯合蘇豪集團時隔六年重新啟動哈麥過境業務并創新應用“一箱到底”模式,已開行12列。哈國霍爾果斯—東門無水港10條鐵路線正式投入運營,“跨里海國際運輸走廊提質擴容”邁出了重要一步。阿克套港集裝箱樞紐項目一期先導區正式啟用,中歐班列跨里海運輸突破10萬標箱。港口集團與甘肅國際物流集團簽署合作協議,圍繞數據大通道、中歐班列、無水港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
可以說,這些案例充分展現了連云港深化樞紐城市優勢、主動服務好客戶、持續提升港口競爭力的努力。
我市不僅在陸上打造連云港核心競爭力,還在海運樞紐市場持續提升競爭力。上港集團正式收購連云港港18%股份,成為“連云港”第二大股東,“連云港—上海洋山港”沿海捎帶業務獲批,加速實現“進了連云港就是進了上海港”。連云港至俄羅斯阿爾漢格爾斯克的“冰上絲綢之路”北極航線正式首航,新開加密集裝箱航線6條。連云港中韓輪渡有限公司與黃海造船有限公司正式簽訂客滾船建造合同,“連云港—平澤”客貨班輪航線的運力升級項目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
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連云港正在“一帶一路”道路上,充分發揮自身稟賦優勢,走出不一樣的開放之路。

蘇公網備3207030201000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