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號 | 066041/2019-00011 | 分 類 | 市場監管、安全生產監管/其他 / 通知 |
| 發布機構 | 市場監督管理局 | 發文日期 | 2019-07-25 |
| 標 題 | 關于印發2019年連云區食品安全監管工作要點的通知 | ||
| 文 號 | 連區市監〔2019〕55號 | 主 題 詞 | |
| 內容概述 | |||
| 時 效 | 有效 | ||
關于印發2019年連云區食品安全監管工作要點的通知
各分局:
現將《2019年連云區食品安全監管工作要點》印發給你們,請結合監管實際,抓好貫徹落實。
連云區市場監督管理局
2019年7月25日
2019年連云區食品安全監管工作要點
2019年全區食品安全監管工作要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四個最嚴”要求,按照“守住底線、營造環境、規范競爭、提高質量、促進發展”具體要求,堅持底線思維,強化風險防控,督促指導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確保全區不出現源頭性、區域性、系統性重大食品安全問題。重點工作安排如下:
一、生產環節
(一)日常監管
1.實施風險分級管理。建立食品生產安全風險隱患清單,把乳制品、肉制品、食品添加劑等重點食品生產企業和風險分級為C、D級的食品生產企業作為監督檢查的重點對象。加強對監督抽檢不合格食品生產企業的監管,引導企業誠信自律,對發生食品安全事件、存在法律規定自查需報告情形而不如實報告、主觀故意違法、檢查發現問題拒不整改的食品生產企業提高風險等級。
2.構建監督檢查體系。持續推動完善“日常監督檢查”的事中事后監督檢查體系。各分局要按照2019年風險分級確定的檢查頻次,科學制定監督檢查計劃,實現日常監督檢查全覆蓋。
3.加強食品小作坊綜合治理。優化食品小作坊準入服務,推動食品小作坊登記管理工作,組織開展小作坊摸底排查、指導幫扶,計劃年度登記數量不少于30家,并繼續實施公示欄制度。嚴格執行江蘇 省地方標準 DBS 32/013—2017 《食品安全地方標準 食品小作坊衛生規范》,作為監管和登記的依據,督促食品小作坊提高自身的管理要求,規范生產加工行為。防控食品小作坊食品安全風險,強化對食品小作坊的監督檢查及抽檢,根據省局印發的《江蘇省食品小作坊現場監督檢查表》(蘇市監食生函〔2019〕187號)強化日常監管,并建立完善小作坊監管臺賬。推動食品小作坊示范點、集聚區建設工作,打造市級“食品小作坊示范點”。爭取優惠政策,引導食品小作坊健康發展。
4.加強輿情事件處置。提升輿情監測預警能力,積極應對食品安全事故、輿情事件,做到:第一時間快速反應,第一時間有效處置,第一時間依規報告,第一時間消除影響。重視并及時處理群眾投訴舉報,防止小隱患釀成大事件,引發社會負面影響。
5.實施“閉環監管”。對監督檢查發現的問題強化整改,督促指導食品生產企業整改,實行閉環管理,涉嫌違法行為移交綜合執法機構。
(二)重點專項
1.開展“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年”行動。一是加強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培訓考核。督促指導企業依法配備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加強培訓和考核。依法對企業食品安全管理人員組織抽查考核,對企業抽查考核覆蓋面達100%。二是建立完善企業自查制度。要求企業定期對食品安全狀況進行檢查評價,自查覆蓋面達到100%。三是鼓勵企業全面履行社會責任。鼓勵支持海苔生產企業通過建立追溯體系、公示食品安全信息、建立先進質量管理體系等方式,切實履行企業社會責任。
2.實施乳制品質量提升工程。認真落實省政府《關于推進奶業振興保障乳品質量安全的實施意見》(蘇政辦發〔2018〕93號),重點督促企業提升自主研發能力、建立自建自控奶源、嚴格生產過程控制、加強冷鏈儲運管控、嚴格產品出廠檢驗、建立實施HACCP體系、建立乳制品追溯體系,努力提升乳制品質量安全總體水平。其中具備自主研發能力的企業要達到30%,企業原輔料管控率達到100%,企業生產乳制品自檢自控率達到100%,建立實施 HACCP體系的企業達到50%。
3.實施肉制品生產規范行動。督促企業重點加強原輔料管控和過程管理,實行原料供應商審核的企業達100%,企業生產肉制品自檢自控率達100%。
4.加強食品添加劑企業風險排查。督促企業嚴格按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的原輔料級別和生產工藝生產食品添加劑,嚴禁將工業級產品作為食品添加劑銷售,嚴禁企業在未獲得許可的生產線上生產食品添加劑,嚴禁企業超出許可品種明細生產食品添加劑。
5.加強食用植物油質量安全監管。推動企業落實主體責任,重點排查標簽標識不規范、塑化劑污染等問題。
6.加強桶(瓶)裝飲用水質量安全監管。督促企業落實GB 19304-2018《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包裝飲用水生產衛生規范》和《飲料生產許可審查細則》(2017版)生產要求,重點排查生產過程不規范、檢驗要求不落實、微生物指標超標等問題。
(三)基礎建設
1.使用食品生產監管信息平臺。在省局、市局指導下使用食品生產監管信息化系統,各分局實現監督檢查及事件處置的在線辦理。
2.持續推進食品安全電子追溯體系建設。擴大食品安全電子追溯系統覆蓋面,年內食用植物油、肉制品正常生產企業覆蓋100%,鼓勵乳制品、白酒、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在主導產品全覆蓋的基礎上擴大覆蓋品種,鼓勵其他食品生產企業建立食品安全電子追溯系統。
3.提升食品生產監管效能。加強食品生產監管隊伍建設,通過崗位練兵、培訓考核等形式,進一步提升食品生產監管隊伍整體素質。對食品生產監管工作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進行查擺,提出改進提升的意見和建議并加以落實,切實提升生產監管效能。
4.促進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督促、幫助企業查找分析食品安全問題原因,引導企業加強全面質量管理,弘揚企業家精神和工匠精神,繼續開展食品生產安全示范創建工作,引導食品生產企業不斷提升質量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促進我區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
(四)社會共治
1.加大宣傳力度。利用食品安全宣傳周等機會,利用報紙、電視、網絡等媒體開展宣傳工作,組織開展食品企業開放日等活動,邀請社會各界人士走進食品生產企業,宣傳食品生產安全知識和食品生產狀況,爭取社會各界對食品生產監管工作的關注支持。抓好食品小作坊正面宣傳,對打造食品小作坊示范點的工作及成效向社會展示,營造對食品小作坊的關心支持氛圍,爭取相關政策優惠和扶持措施。
2.強化社會治理。推進黑名單工作,將列入黑名單的食品生產企業信息推送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和信用中國(江蘇)網,實現企業失信信息公示,各部門信用信息共享、聯合懲戒。貫徹落實《地方黨政領導干部食品安全責任制規定》要求,在政府統一領導下,逐漸形成“企業負主責、政府負總責、監管部門各司其職、社會各界共同承擔保障責任”的“四位一體”的社會共治格局。
二、流通環節
(一)夯實監管基礎
1.落實食品經營主體責任。督促食品銷售經營者落實法定責任義務,開展“落實經營主體責任年”行動,督促食品經營者開展自查。推動電子追溯系統使用,新增2家以上食品銷售經營主體納入食品安全追溯系統。加強主體責任落實情況檢查,加強食品安全管理員食品安全知識抽查考核工作。
2.凝聚各方合力。推動食品經營安全信息公示規范化建設,拓寬社會監督渠道,鼓勵消費者、新聞媒體、企業內部、行業協會、相關職能部門參與監督,探索引入第三方機構參與監督。積極開展食品安全科普宣傳,營造食品安全良好氛圍。
(二)明確重點目標
完成“五項”重點任務。按照市、區政府工作報告重點任務和民生實事推進要求。(1)全面建成開放式便民食品快檢中心并提供每個工作日不少于2小時的市民免費快檢服務;(2)建立以農貿市場為重點的食用農產品快檢篩查體系,全區銷售環節年快檢量達3600批次;(3)開展“食品銷售示范街區”創建活動,全區全年創建不少于2個示范街區和30個示范店(其中農村示范店不少于5戶);(4)提升快檢工作的問題發現率,農貿市場均建成快檢室并全年開展不少于500批次快檢(以進入快檢信息化平臺數據計算);(5)按照區局食品藥品安全大排查大檢查大督查專項行動總體要求,結合監管實際,完成“流通環節豬肉等動物產品質量專項檢查”重點任務。
(三)強化風險防控
1.強化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監管。以校園內及周邊食品銷售經營者為重點,實施全覆蓋監督檢查,開展專項整治。
2.著力強化食用農產品監管。緊抓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的源頭,推動市場統一溯源票據格式。各分局應強化日常監管,要求市場主體印制并督促場內經營主體全面使用《連云港市食用農產品銷售憑證》;以查驗食用農產品合格證明、產地證明(含銷售憑證)和開展準入快檢為主要手段落實產品準入要求,實現市場內食用農產品來源可溯、流向可查。
3.進一步加強網絡食品安全監管。落實《江蘇省網絡食品交易主體備案管理辦法(試行)》備案制度要求,強化第三方平臺提供者的法律責任,深入開展網絡食品安全專項整治,
4.配合做好非洲豬瘟防控工作。以全面落實畜禽肉類產品分銷證明為中心強化畜禽肉類產品市場準入和監管,嚴格落實豬肉產品索證索票制度;配合農業農村部門開展非洲豬瘟防控及外埠入蘇生豬產品防疫工作,嚴防安徽、湖北、山東、河南、湖南五省未經我省農業農村部門備案的屠宰加工企業生產的生豬產品進入市場。
5.突出監管重點。開展風險隱患排查,以工業副產鹽等涉鹽產品、鮮活水產品、畜禽肉產品等為重點品種,以農村地區、城鄉結合部、中小學校及其周邊等為重點區域,以食用農產品市場、冷藏冷庫等為重點業態,全面排查治理食品安全風險隱患和突出共性問題。